我最初知道寺上村这个名字,是缘于我家邻居,邻居堂兄的一个姨家是寺上村的。
每当堂兄家人到寺上走亲戚,或者寺上姨家客来,总会捎回带来一些黄瓜丶茄子、西红柿等等多样菜蔬的。
我的老家东沟泉洼是个缺水的小山村,完全靠天吃饭,吃水极为困难,菜蔬更是稀缺金贵。因而在我儿时的印象里,寺上村是个令人羡慕的土肥水美的地方!
后来到仓头上高中,来往翻山驾岭必须从寺上村经过,才对寺上村有了一些了解。
寺上村在畛河西岸,从平王和许村出来的两条小河也在这儿会聚,寺上村便成了三河汇聚之地。
该村面朝畛河,背靠黄土岭,沿平王来的小河两岸的土地平较平整,土壤细腻肥沃,又有河水浇灌,是方圆几里少有的富庶村子。
我们来回仓头走平王沟也行,许村也行,从路家岭顺山走也行。夏天多从平王沟顺河滩出行,不为别的,就是喜欢这条沟里清澈见底的河水,赤脚或者穿着凉鞋在浅水里淌几里,对于我们一个缺水的山沟人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当然春冬之季我们多从路家岭顺山走。从山岭上走,我们可以看到寺上学校后面一直通往平王的麦田,绿油油的一大片,很是喜人。特别羡慕寺上这片可以灌溉的肥沃的土地,对可以看到的寺上村背后岭上那段长长的排灌设备倍感膜拜。
寺上村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再加上寺上人勤劳,除了粮食,惹我们后山几个村眼红的还有那四季不断的各种蔬菜。
寺上不仅有好地好水,更主要是有好的交通和就业门路。寺上村过畛河就是直通县城的柏油马路,附近许村,五一矿,黄沙坪矿都很近,农闲的农民骑自行车到附近矿上挣钱很方便。也有部分人买车搞运输,因为外出的煤炭都要达寺上村经过,货源充足,挣公路钱顺理成章。
值得一提的是寺上加工厂,挺有名字的一个村办企业,听说生产的机械配件远销到天津等地,八几年,还多次领到过各种奖杯里,在以煤炭为主的仓头乡里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了。
随着小浪底水库建设移民,寺上村被水淹没,寺上人昔日的故乡不复存在。这几年在外打工,偶而会遇到仓头、寺上一带的老乡,与其谈起老家,自然会见到他们流露出对故乡怀念的情结。是啊!祖祖辈辈居住生存的故乡谁能忘记得掉呀!他们为了支援国家建设,可以远迁异乡,可他们的祖莹却要永久留在这里了,那可是他们的根之所在啊!
向为了支援国家建设远迁他乡的寺上人致敬!
向为了小浪底水库建设而背井离乡的新安移民致敬!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