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上学校琐记

日期:2020-07-23 21:30:33 作者:魏杰 信息来源:本站投稿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序 文

魏素兰

魏杰的《寺上学校琐忆》书稿已经完成。作为本书的第一个读者,我想就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作者作书的缘由和意图分享与众,算是给以后的阅览者作以引读吧。

作者以一个华严学子的身份,回忆了少时在寺上学校――华严寺学习的情景,以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反映出上世纪七十年代寺上学校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也反映了孩童时期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欢乐情趣。那是一个地方,一段时期,一群人共同生活的场景再现,是寺上学校师生生活的缩影。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于小浪底水库的修建,寺上村乡村父老集体搬迁至焦作孟州。故乡的山水家园,学校寺庙因而沉睡库底,成了每个寺上村民永远的回忆。

O一七年,迁至孟州的乡亲怀着对故乡故土的思念,在新村重建华严寺。消息传开,众乡亲乡邻以及在外工作的寺上人纷纷伸手相助。望着华严寺在新村土地上巍然立起,一时勾起了作者阔别三十多年的思乡之情,特别是对沉睡库底的华严寺――作者的母校情溢于笔,写下了《寺上学校琐忆》,以此寄托对寺上学校及校友们的怀念和报答学校教师的培育之恩。

此书共有20个章节。随着作者的回忆,寺上学校的座向,布局,校貌,校舍显现眼前。作者以三次笑眯眯描写了启蒙老师的慈祥亲切,也是这位慈祥的老师,把作者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变成了一个寺上学校的学子。

作者用朴实真诚的语言系统地描述了寺上学子的学习生涯和学生时代的童心,童真,童趣。

文稿前十二章节基本上描述的是童趣。做操时小同学掉了裤子,以笑憨一词写出了同伴们善意的提醒。课外活动挤暖、打球、翻单杠、打沙包反映出活动的丰富多彩。

第七章,作者写了学校的钟声。大预备――”的悠长,小预备当,当,当,当的紧张,上课当当,当当的干脆以及下课当当当的欢快舒畅,让人好像跟着作者的笔迹回到了学校,随着钟声变换着各种心情。

上学、放学路上乐趣多多。那酸得让人嚯嚯嚯红丢丢的小酸枣,鲜得让人口水欲滴水灵灵的大灵枣,甜得让人心醉红彤彤的大烘柿都能让人心旷神怡。特别是机井洗澡,扎猛子捏鼻子咕嘟嘟哗啦啦水花四溅哇声一片,咋能不令人神往!还有溪中纸船漂游,推桶箍,那一翻一勾,时而半弯腰,时而小碎步的神秘动作,不由得让人竖指点赞。

作者在回忆的后八章再现了寺上学校的十几位老师。聪明智慧的刘桂枝,一招化解了一枚钩针造成的诚信危机。威严机警的刘主任成功保护了众多学生脱离险境。乐于施教的吕大炮同学生一起坐岩石站沙滩浸小溪,乐教乐学。还有父亲魏景荣(讳)老师的巧妙识字法和织布骆驼不死扑鲁死的巧记地名法让人易记易懂。他笔下的老师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在阅读中你会慢慢发现。

对于作者的写作技能我不想评论,只想让人们潜心于文中,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写作初心,同作者一起回到童年欢乐的地方――寺上学校,同作者一起再次体验寺上学校的欢乐年华。

一、寺上学--东风学校

黄河过了三门峡,支流少了些,小浪底以西最大的就是畛河。畛河发源于青要山深处大坂峪,流经曹村,石寺,过寺村拐头向北,穿云水,绕横山,探陈湾,下仓头,从东沃注入黄河。畛河最大的支流石板河,发源于北冶刘沟元潭脑,一路汇聚了仓西沟,许村后沟,杏疙瘩沟,柏树沟,魏家沟,平王沟之水,在庙嘴儿山下东入畛河,那个交汇处叫大河口,也叫大河滩。

庙嘴儿正西,大河北岸,一架山坡气势磅薄,缓缓展开,恰如凤凰展翅,凤凰头处,一座佛寺面河而踞。此乃华严寺,山门巍巍,大殿峨峨,建于南北朝,千年来香火不断。寺前左边场院叫寺閁儿,后边右侧村落叫寺后,寺庙所依靠的山坡地带叫寺坡,寺閁儿、寺后、寺坡加上附近三沟(平王沟,魏家沟,柏树沟)三岭(寺坡岭,后岭头,花地嘴儿)地界,称为寺上村

文化革命时期,破四旧立四新,华严寺寺上村这类名字封建迷信,一股脑给破了,革命干部根据东风压倒西风的指示,起了新名,东风村,不,东风大队,那时候连乡、村都不兴叫了,叫仓头公社东风大队。

那座华严寺呢,从记事儿起,它就不是寺了,六岁开始天天跨进的那个大门,看到的那个大殿,那个青瓦房围起来的院子,就是学校,叫东风学校,大人们习惯叫它寺上学。

<a href=htt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华严寺</a>正殿.jpg

华严寺正殿

<a href=http://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华严寺</a>山门.jpg

华严寺山门

学校分前后院,大殿为界。山门和大殿之间是前院,低年级教室在东西厢房和南厢房。大殿北边是后院,北墙几间土窑老师办公兼住室,左右两间五六年级教室,大殿南门封闭只开北门,是七年级教室,也是学校开大会,搞宣传的地方。1977年,学校在寺的西边临河地块儿建起了两层大楼,初中都搬到楼里上课,有两年还办起了高中部,高崖村,平王村的学生也来这儿上学。

二,启蒙老师高启珍

寺上村六十年代出生的那批人,差不多第一堂课都是高老师教的,我也不例外。高老师齐耳短发,一双杏眼笑咪咪的,满脸慈祥,训人也看不出怒意。她用宽宏的嗓音教我们读第一课毛主席万岁!第二课中国共产党万岁!”课堂上杂乱无序的童音嘈嘈杂杂,高老师也不恼,依旧笑眯眯的一遍遍领读,一上午下来,童音童语居然整齐一致了。下午,高老师带我们到西边操场学写字,每人找个小木棍,分散蹲下,照着课文在黄土地上比划,横也不平,竖也不直,高老师仍旧笑眯眯的,到每个人跟前指点,手把手比着写字。终于能把课文上的几个字写下来了,却歪七扭八,最难写的是,笔画多,比别的字高出一大截,高老师走过来,弯腰捉住我的手,在一边重写一个,果然又小又好看。下村閁刘保国读二年级,上厕所路过,蹲下卖弄学问,指出我写的字,那个上下都出头了,我难过的要哭,高老师过来训他:你不好好上课跑这弄啥哩?他起身跑了。

一年级,跟着高老师学会了认字,写字,笔画笔顺,还会背会了许多课文。

高老师待人亲切,上学放学的路上,会不断给同行的小同学打招呼,能叫出好多人的名字,过小河的时候,遇到不敢跨越的小朋友,还会一个个抱过去,小学生都很喜欢她。

三,刘好奇老师的神器

刘好奇老师前村人,体育很厉害,篮球打得好。他教二年级,上课总带个神器,一根长长的竹条,头上套个葡萄糖瓶的胶皮盖,拿在手里在课桌间巡视。那时的课桌,是一块儿长长的木板,担在两个石头和泥砌起的墩儿上,学生们都从家里自带板凳坐在木板后面,人多屋小,挨得密密麻麻的,免不得你碰我一下,你捣我一拳,课堂打闹哭叫是常事儿。坐在边上的同学,会被老师提溜起来罚站,站到讲台边上,面向班级,脸皮薄的把头低到胸前不敢看人,胆大调皮的男生则一脸不在乎,趁老师不注意还偷偷做鬼脸。坐在里面墙根的同学,老师够不着提溜,让他出来也费事费力,刘老师的神器就发挥作用了,打闹的,说话的、睡觉的同学,时不常就会吃刘老师一棒,梆的一声,不太疼,麻酥酥的,忍不住得挠两把,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架也不打了,觉也不睡了,讪讪的回到课本中,效果比罚站好。上庄吕创子,高我两三级,估计挨得胶皮盖不少,上边号召写大字报,创哥就写到:刘好夺,架同学,架的同学不上学。”“自然是的误写,字我怀疑本意是写,粗枝大叶,”“不分,看来创哥还是被的轻了。

四,早操、课间操、体育课

学校组织的体育运动有早操,课间操,体育课。早操就是跑步,七点钟开始,跑半个小时,在前院跑过,在西操场跑过,后来搬到下面楼上了,就在楼前跑。冬天黑呼呼的,冷,没有袜子穿,遇上下雪靴子都湿了,跑着跑着天亮了,呼出的白气一阵阵的,身上逐渐热乎起来,老师们也跑操,在班级队伍后边跟着。

上午两节课后,有课间操,大喇叭播出浑厚有力的声音: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现在开始做第五套广播体操,第一节,伸展运动,预备--一,二,三,四...”同学们在前院按班级排开,随着大喇叭节拍运动,小脸通红,十分卖力。一天,下村王滴流,下蹲动作起身太快,裤子一下子掉了,那时候大腰裤没有腰带,在腰里折一下向外一翻就挂住了,不小心会脱开,虽然他掉的快也提的快,屁股蛋儿还是露了出来,小学生们都笑憨了。

体育课记得住的有三项:打乒乓球,翻单杠,跳沙坑。大殿西墙外,有三个石头泥土砌的乒乓球台,水泥台面,红砖做网,老师们都会打球,也都能当教练,男女同学基本都学会了,这是东风学校最普及的球类运动,寺閁儿吕扑楞,我哥魏建瑞,是打球好手,参加过公社比赛。在操场西南角,挖有沙坑,沙坑边竖着一个单杠,沙坑练跳远,同学们一个个跳,刘好奇老师很专业的拿皮尺丈量,有同学跳完一屁股坐在沙坑里,刘老师就从屁股印那儿开始量,边量边说:要往前趴,嫑往后坐,后坐吃亏。单杠是体力和技术的结合,老师抱起来学生让双手抓住单杠做引入向上,有的人能做十几二十个,有的一个也拉不动,北沟吕随子厉害,他会抱着一侧的立杆爬上去,双手握着翻单杠,一气儿翻十几个,玩儿高兴了,还会把一条腿半跨在单杠上翻,动作很怪,同学们都学不会。

五,课外活动乐趣多

课间十分钟,是最欢乐的时刻。

冬日上午,大殿南边的石阶最热闹,同学们爱往西侧的石阶挤,嗮太阳暖和呀,哪个班下课早,就抢先占住最西侧的好位置,来晚的没办法,就挤,从东往西挤,有人被挤出来,跳下石阶,爬上去排在队尾继续挤,能挤到尽里边儿并保住不下台会得意好半天。

男生爱玩的游戏是打面包,用两页旧书纸,或者牛皮纸,一张张折叠,再相互折插,一个四四方方的面包就做成了,放地上用脚踩踩,就能作战。当然,这样的面包战斗力不行,太软,容易被对手铲翻,有经验的同学,会往面包里面塞东西,最常见的硬纸板,高级些用油毛毡,更狠的会塞铁片。打面包是两人捉对儿玩儿,每个人起码要准备五六个面包,对手先把自己的一个面包A放地上,你手拿一个面包B砸地上的面包,若砸不翻,对手捡起A来砸你的B,你再用BA,一轮一替的打下去;若你把A砸翻身了,被砸翻的这个A就赢到你手,对手需从书包再拿出一个面包C来砸面包A,依次类推。课间十分钟,院子里能有五六个战场,加上一圈热情的观众,喧哗一片,上课钟声一响,战斗马上结束,各类武器收归口袋,临了不忘约一声下课再玩儿。

打面包有技巧,若对方是多层纸折叠的或者塞有东西的厚面包,你也需要用厚面包来,正面硬砸,让两个面包都弹起来,可能就弹跳翻身了;如果对方面包较薄,你则需要用小一些的面包来,从一个角或者一个边铲进去把它掀翻,能带些风力更好,魏家沟有个吕森子,外号大肚儿,有力气,打得好,他冬天棉袄不扣扣,打面包很能借风。

女同学的游戏是丢沙包,沙包布缝的,里面装的真沙子,拳头大小,软软活活。三个人玩儿,两个站开七八米远,负责丢,另一人在两人之间跑动躲避,沙包不断从两边打过来,一旦被打中,躲的人算输,就要被换下了去丢沙包。

其他的活动还有打地螺,推桶箍,打官捉贼,老鹰抓小鸡,斗鸡,踢方,踢毽子,跳绳,抓石子等等,趣味无穷。

六,阿喔鹅

四年级,班主任是吕娇子,她那时二十来岁,剪着短发,总爱抿着嘴儿笑。吕老师让我当班干部,副班长还是学习委员记不清了,反正开始查纪律、收作业、排值日这些事儿了,因了这些事儿,学会了操心,负责,安排等等,开始成长了。吕老师批评学生爱用一个词屡教不改,我们都听成驴叫不改,认为是骂那些上课爱说话的人像驴叫,感觉很过瘾。

这一年,开始学拼音和三算法,教课的是我大姐魏素兰,她刚刚高中毕业,教课很认真,也很厉害,一瞪眼学生都害怕。那时仓头教育组派她到县里学习语音三算,回来后教几个年级的语音课。刚开始大家写不好拼音字,学”a”时,大姐让一个梳着独刷头发的女孩侧身站在讲台上,给大家演示a的写法。还教我们字母yu(单韵母yu打不出来)的拼写规则,”jq×y,真淘气,见了yu眼就挖去”nl,好脾气,和yu一块笑嘻嘻。还有整体认读音节的读写法,直呼音节,隔音词的写法。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让我们学会了阿喔鹅衣屋鱼,波泼摸佛得特呢了,至今网路时代最实用的知识。

后来工作需要,大姐开始教全校的音乐课。记得是四人帮刚被打倒的那年,大姐教给我们一首歌叫打倒四人帮,歌词至今还记忆犹新:人心快,喜洋洋,华主席领导我们打豺狼。打倒王张江姚,七亿人民斗志昂。……”前院,大殿,后院六个班轮流教,当时打倒四人帮的欢快心情,激扬歌声响彻校园。回到家我说,大姐一教唱歌,全校园都是歌声,捣住我上课光想跟着唱。大姐瞪我一眼:学习不专心。后来大姐说,那是张尚信校长写的歌词,刘好奇老师谱的曲子。

从那时开始,大姐一直教全校音乐课,还把豫剧《朝阳沟》全部刻下来教学生,直到七九年,上级不让设专业副科老师,大姐开始接任五年级课程。大姐是多面手,语文数学,美术体育音乐都能教。人称全能老师。

七,钟声

学生们最怕和最盼的,是学校的钟声。

钟是一段钢轨,弯成L形,倒挂在操场边的一棵老树上。

钟声分四种。

大预备:当~,当~,当~,当~,......”缓慢,悠长,持续十余下,如慈母唤儿还家,声传数里,在花地嘴儿,油房閁,寺坡岭都能听到。它每天早上和下午各响一次,提醒学生们,要加快脚步,再过十分钟就上课了。我家住的不远不近,听到大预备走出家门,一路小跑到学校,能踏着小预备走进教室。

小预备:当、当、当、当,急促,干脆,只响四声,如父亲催儿干活儿,干净利落。这是督促学生,立刻回到教室,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上课钟:当当、当当、当当、当当,急切,紧张,此钟一响,教室关门,老师走上讲台,再要进门的同学就算迟到了,要喊报告!老师批准才能进,若老师带气儿不高兴,不喊进来!,迟到的同学就得门口站一节课。

下课钟: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这声音欢快悦耳,舒展流畅,同学们最盼听到,它一响,愉快的课间十分钟就到了,各种玩耍打闹都开始了,打面包斗鸡挤暖和,直到下节课小预备响起。

敲钟人是学校精心挑选的,认真,勤快,负责,时间观念强。记得刘克老师敲过,刘文超老师敲过,河西刘建庄(小庄子),寺坡刘建营,北沟吕随子(小随子)都敲过。那时没有手表,敲钟人只配有一个闹钟,当别的同学们在尽情玩闹时,他们要守在闹钟前看着时间,随时履责,想起来,这些同学为大家义务牺牲了许多。

八,河新仓东冬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有几个同班同学玩儿的很好,下村李冬,上河吕新营,寺閁吕小卫等。李冬闷捣蛋,爱琢磨事儿,有一阵子流行卖废品,李冬放学就带着我去加工厂门外渣堆上捡废铁,到代销点上秤卖掉,能搞到一毛多钱,买个乒乓球转笔刀什么的。可捡废铁的人多,等我们下学到渣堆的时候常常已经被翻过了。李冬又琢磨出一个新办法,加工厂的翻砂车间西墙紧邻河道,高墙上面有窗户,夜班工人出渣时懒省事,用铁锨从窗口向河道抛撒,那些凝结的铁块儿常常就落在窗台或挂在石头墙缝里,中午下学,和李冬有意拖后点,等别人拐过弯儿了,俺俩爬墙上去,把窗台墙缝收拾一遍,路过代销店,直接出手,心下窃喜。加工厂的翻砂车间并不天天出渣,有几天没收获,就若有所失,那天,李冬领着我巡河,趟着河水向上河方向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下村老机井附近,捡到一个圆圆的铁疙瘩,大蒸馍大小,上面有孔,两人高兴地送到代销店,店主吕明亮老师虽很疑惑,也没发现什么破绽,就收下了。过了几天,听大人们说老机井抽水机固定基座的铁块儿丢了,下村队电工刘耀东在代销店废品堆里找到了,我俩心中惴惴不安,担心村里把我们当成小偷,又担心吕老师追讨废铁钱,好在什么也没发生。

有一学期,发了新书,李冬很认真地在封面上写了几个字河新仓东冬,我和吕小卫坐他两边,问好几次啥意思,李冬才得意地说,这是河南省新安县仓头公社东风大队李冬的简化,我俩感觉很新奇。吕小卫有的不甘心,故意化简为繁,把李冬两字拆开,写成木子冬,李冬报复他,把他写成口口小卫,还不解恨,第二天,把刚学的几何知识也用上,写成口口小直角垂直,这下小卫没法反击,李冬大获全胜。

九,批林批孔

有一年,在大殿开批林批孔大会,讲话的内容都记不得了,演出节目印象深刻。舞台上用桌子架起个很高的台子,台子上摆把太师椅,平王沟高超云扮演孔夫子,大模大样的坐在太师椅上,开口言道:我乃姓孔,名丘,字仲尼,外号孔老二也。扮演林彪的是下村刘会民出场,戴个纸糊的高帽子,一步一探头,两步一张望,鬼鬼祟祟来到台下,扑通跪倒,絮絮叨叨说:我乃姓林,名彪,外号林秃子也。说完呜呜大哭,台上孔老二拖着长长的鼻音说:徒儿~莫啼哭~,徒儿~莫悲伤~,那个字和字高高尖尖的,鬼叫一般,十分刺耳,台下观众叫好一片。我从此见刘会民多了一分敬畏。

十,刘裕与吕的子

每天的新知识都令人愉快,每认识一个新字都让人遐想。

塔坟儿刘栓子是班里活跃分子,爱说爱笑,举止潇洒,男生女生都喜欢他。有一天课间,他突然发表声明,要把名改成刘裕,说是叫了这个名字,有谷子吃,有衣服穿,啥都不愁,神情颇为得意。

前村一个女生,姓吕,高高个儿,大大眼睛,平时乖乖的不爱说话,却有不同见解。她有一天在教室发表议论,说名字就是一个符号,啥也代表不了,取名字就要用又好记又好写的字,比如字,谁都能记住。于是她有了一个新名字吕的子。

那也就三四年级,对名对字有此思考,足见寺上学校底蕴之深。

十一,忆苦思甜

忆苦思甜是通过人物讲解,或者实物展览,让人们特别是学生们,回忆旧社会的苦,思念新社会的甜,坚定学习文化知识,接共产主义班的信心。学校和大队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

我能记起的有两次。

一天,在大殿西墙外,高低年级同学席地而坐,听老贫农李乱大伯做忆苦思甜报告。李乱大伯出身贫寒,他弟兄三个,小弟李银贵很小就被卖到洛宁,长大后都参过军,李乱伯打过淮海战役,银贵伯打过抗美援朝。两三年前,李乱伯生场大病,幸亏住队军医医术高超,将他从死神手中救了回来。李大伯讲的老泪纵横,不少同学也跟着抹眼泪。坐在前排的吕创子有些走神,李大伯盯着他说:创呆,创呆,你知道你凭啥能坐到这葛儿嘎读书?还不是托毛主席的福?老伯越说越激动:俺们木文化,不会搞批判,遇急了,只会说,刘少奇,我日你祖奶奶,你想叫俺们受二茬罪哩。你们可得好好学习啊,创呆,听见秒?这次活动,吕创子应该受教育最深。

另一回,是在下村閁,刘雷家院里,吃忆苦思甜饭。提前一天就接到通知啦,中午放学,先回家拿上碗筷,一路小跑去排队打饭。大杀猪锅,长把儿木勺,延星伯掌勺,排队的有大人也有学生。红薯面疙瘩,稠稠的,有葱花,有辣椒,最关键是有香油,那个香啊,从鼻孔直窜心底。捧着大疙娄,找块儿空地蹲下,一口口呼噜噜喝下,都顾不上和别人说话,喝完再盛一碗儿,管够,起身的时候都直不起腰了,那个饱啊,那个撑啊,那个美啊,从来没有过。去学的路上,同伴嘀咕:旧社会的饭这么好吃啊,真想天天过旧社会。这个傻伙计,他都不知道,肯定是做饭的怕小孩们吃不下去,故意做得好吃些。

 

十二,上学路上

上学乐趣多多,一半儿的乐趣在路上。

去学有两条路,走上庄近,从刘明家东边穿过一条深深的涵洞,出来就是上庄的后沟,后沟住着吕创子家,他们家住在狭窄的沟最底部。顺沟前行,穿过两边院落密集的小街道,贴左侧下坡,绕过吕保国家,就到了北沟口,过井台,跨小河,再穿出寺閁菜地边的胡同,紧跑两步就进学校了。

上庄路上好玩儿的是摘果子,北沟沟口沿坡一排枣树,秋天红的诱人,远远就捡块儿石头,到跟前瞅着没人,随便哪棵树上撂一下,肯定能落下几颗大红枣来,拾起布袋儿一装,一上午嘴里心里都甜丝丝的。上庄门下的水地里,有几棵大柿树,几百年了吧,有阳光红,有老闷顶,都是大个儿死甜的,放学路上,与吕文现,魏闹子,吕新汝等拐到地里摘烘柿,吃个半饱再回家。吕建中家崖脑头,有一溜儿酸枣树,结玉蜀黍豆大的酸枣儿,不顾被枣刺儿划的流血,也要把红丢丢的小枣儿摘下来,丢到嘴里一嚼,嚯嚯嚯,能酸的人嘴歪到一边儿。

下学的时候,更愿意走另一条路,就是经过加工厂、代销店,刘家閁的路。一路同行人多,上河吕新营,大沟刘社子,高红章,下村刘选,刘健康,还有王武臣,李冬等一大帮,唧唧喳喳,打打闹闹,很快就到家了。

当然,这条路吸引人的还是有两个拐路的好去处,代销店和新机井。代销店就是村里的CBD兼新闻中心,每天店里店外都有村人在购物,在谈事,在聊天,外村过路的也会停下歇脚拍话儿,学生们经过,或进店买个铅笔橡皮,或拾两句路边儿新闻,都够美上半天。

新机井在南山脚下,下村菜地西边,井口直径十几米,水深十几米,水面上还有四五米,井壁条石垒砌,高出地面半米,南边有间小小的水泵房,里面存放抽水机马达。新机井的水清凉澄澈,在炎热的夏日,时时诱惑着放学路的我们,到了井边,脱光衣服,先是攀着井壁石缝一阶阶下到水面处,撩把水浇浇肚挤眼,再慢慢划到水里,畅快地游动起来。随着下的人越来越多,井壁上挂满了光屁股猴儿,水里也浮动者黑亮亮的头,有谁水面跃起再翻身扎个猛子没入水中,引来一片声。突然有人从井台直接跳下,水花四溅,咕嘟嘟沉入水底,又慢慢浮起,嚯啦一声露出水面,用手布拉着眼前的水珠,咧嘴露出两排细碎的白牙。山里猴儿不敢见引头,这耍酷的行为引来众人纷纷效仿,一时间,机井内扑扑通通响声一片,叫声一片,笑声一片。这时上面有人喊:让开让开!大家仰脸儿看,王武臣竟然爬到小房子顶上,一手捏着鼻子,另只手向大家挥舞,作势要往下跳,刘明在井台呼叫让开,众人做忙散开,惊讶而崇拜的望着房顶的大英雄,他略退后半步,身子往前一冲,直挺挺落下来,身姿优美,不记得有无水花,众人呆愣愣地看着水面,一秒,二秒,三秒...十秒,没出来,就在大家心里发慌的时候,他忽然哗啦一声钻出水面,来不及抹脸,就大声宣布:哈哈,我在下面尿了一泡!众人又喜又恼,简单收拾一番,上井回家。

回家晚了,大人要盘问干啥去,机井洗澡被列为第一危险行为,自然不敢招供,大人们有办法,让你伸出胳膊,用指甲在皮肤上轻轻一划,一道白印儿把什么都暴露了,轻的是挨顿日决,重的是脑后拍一巴掌,对门儿吕文现,最不听话,撒谎被发现还不想挨打,见势儿不好起来就跑,他妈妈(我叫丑奶)后边追,小脚儿追不上,就骂着不让他回家吃饭。吕文现经常被骂不让吃饭,可我知道他饿不着,下村菜地的洋柿子,寺閁菜地的黄瓜,上学路上的瓜果桃李,想吃他都有办法。

也有不少时候,自个儿上下学,那也有各种办法自得其乐。

魏家沟小溪并不四季常流,但夏秋季节还是潺潺不断的,书包拿出一只纸折的小船撑开放水里,光脚拎着靴子,跟在小船后面顺流而下,沙滩柔软,水流平缓,四周寂静,偶有蝉鸣。出了魏家沟口,溪流汇入大河,水深能没了脚脖,流速也加快了,小船颠簸起来,一会儿激流,一会儿浅滩,到南山根儿下,河里都是石头,硌得脚疼,只好走在岸边,眼看着我的船儿这边儿撞上石头,那边儿陷入漩涡,跌跌撞撞总算绕过了刘占营家閁,看见前面的一马平川。这时的小纸船,已经过多次倾翻,不成形状,但仍能在水面飘行,我陪着它走到加工厂门口,目送继续东游。此时大预备的钟声响起,我该去学了。

推桶箍上学是秋冬季节的玩法儿。桶箍,就是箍木桶的铁圈,那时家家户户刚刚用上铁皮桶,淘汰下来的木桶舍不得扔,一两年放的就散了架,桶箍则很完好。大人们找来筷子粗细的铁丝,截下胳膊长一段,一头弯成半匝宽的U型槽,再折成九十度,另一头套个木把儿,一个推把儿就做成了。出发时,左手将桶箍放在U型槽里,往前一送,右手握紧推把儿紧走两步,一次紧张有趣的旅行开始了。

推桶箍就像开车,要专心一意,最高的境界是从家到学校不换勾,也就是中间无论上坡下坡,好走难走,都不能停下,桶箍不倒。不倒,就得保持一定速度,比平时走路略快些,推箍人看起来都是一路小跑,平路好说,遇上大上坡,推到坡顶,累得呼哧喘气,手腕儿酸疼。上坡靠毅力,下坡靠技术,啥技术?控制技术,需要在恰当的时候手腕儿一翻,让U型槽勾住桶箍内壁,控住速度,起到刹车作用,也不能刹太狠,没有速度仍会歪倒,下坡的推箍人多数都半弯腰,小碎步,右手向下压,左手后龇叉。就这样一路变换姿势到了学校,冬天也会一头细汗。

十三,一枚钩针

转眼到了五年级,因上年生病留级一年,同班同学全换了,新同学里有寺閁吕红子,吕霞子,吕爱江,下村刘营子,刘保太,卢珍子,河西刘治伟等。

班主任刘桂枝老师,长得好看,聪颖智慧,不怎么爱训学生。我还在四年级的时候,曾看到有一次,上课中间她把一个课堂吃东西的同学撵出教室罚站,那个同学是魏普选,性格大大咧咧,才不在乎罚不罚呢,站在门口没认管,干脆兜里掏出烤红薯片大大方方吃起来。过了一会儿,刘桂枝老师认为惩罚该有效果了,准备让他回去听课,打开门两人都一愣,魏普选半块红薯片咽咽不下去,吐又舍不得,刘桂枝老师竟没有再训他。

我们班的同学好带,刘老师管的得心应手。

一天上午,刘老师正讲课,发现坐第二排的卢珍子偷偷织毛线,那时候女同学流行用毛线织手套呀帽子呀什么的,工具就是一枚小小的钩针,一匝多长,圆珠笔芯粗细,顶端尖尖的,有倒钩。老师训了她两句,没收钩针放讲台上,继续讲课。我坐第一排,课桌紧邻讲台,课间休息回来,发现钩针掉落我桌上了,趁没人发现,悄悄收起来,心想下学路上逗逗卢珍子再给她。

之后两节什么课记不清了,第四节是自习课,刘老师回到课堂,突然有同学举手发言,说老师没收的钩针不见了,让人偷走了。一说偷,事情严重,刘老师问了几遍,当着全班同学面,我也不敢吱声。后来刘老师让分组讨论,分析一下钩针的去向,六个小组七嘴八舌,气氛热烈。之后分组汇报,两种意见:以刘治伟为代表的一派认为,一定是某个女生拿走了,女生们都喜欢钩针编织东西,还点出几个名字;以吕红子为代表的一派认为,肯定是第一排的某个人拿走了,他们伸手方便,其中也点到我的名字。两派各说各理,争得不可开交,有人还提议要搜。被点名的人有的竭力辩解,有的委屈落泪,我则不知所措,怎么也没想到事情演变到这种地步,到现在根本没有勇气自首了。

聪慧的刘老师发现了什么,她停止了讨论,和蔼的说:我相信钩针还在咱们班。拿钩针的同学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你的做法是不对的,一定要还回来。我办公室窗子中午不关,你下午早点到校,把钩针从窗子丢到我桌子上,这个事情就过去了,大家说好不好?多数同学说好,破案高手有些不情愿地咕哝着,刘老师冲他们笑笑说好了,下课!

那个中午我很难熬,钩针不敢放桌上,让同学发现就糟了,也不敢带回家,让家人看见更说不清,还不能这会儿就去丢老师办公室,老师们还没走呢。留在教室先不走?也不行,本来就是怀疑对象...,唉,难死了。后来,还是带着钩针出门,给同行的同学说上厕所,借机把它藏在操场边的渠沟里,还用土盖上。心神不宁地回家匆匆吃了饭,早早来到学校,渠沟还在,钩针还在,窗子开着,四顾无人,赶紧把要命的钩针丢进去,梆的一声落桌上了,我的心也落地了。

下午上课,刘老师满面春风走进教室,先问同学们:钩针还要不要找?”“要~,同学们齐声说。不用了,它已经回来了!刘老师话语透着喜悦,手中举着一枚小巧的钩针,我看见,缠绕着细丝的把儿上,还粘着一些泥土。

人生第一场诚信危机,被美丽而智慧的刘桂枝老师一招化解了。

十四,小破孩儿的破事儿

儿时,除了年节亲戚走动,村里很少来外人,但有两次,小破孩儿们引来了外人,闹出不小动静。

那天上午,吕贻海老师正在给三年级讲课,教室门呼啦一声被推开,伴随着吵吵闹闹声,一个女的穿得花里胡哨的闯进教室,大声嚷嚷:谁是老师!老师在哪儿?这是谁教的学生?教出小偷了!她手里扯着一个长头发小孩儿,后面还跟着两个陌生人,那个长头发是我们班的同学。吕老师吃了一惊,同学们也都发呆,那个被扯着的同学低着头一声不吭。女人大嗓门机关枪一样突突着说,慢慢明白意思,好像仓头街赶会,女人买东西,长头发从后边夹出了她的钱包,正好被他熟人看见,抓个现行,一审问,长头发供出是东风小学三年级的,直接就押到了教室,后面那两个大人是她的熟人。这边动静太大,别班老师过来了,刘克主任也过来了,还有别年级胆大的学生也围到门口,长发同学头低的更很。事情怎么了结就不知道了,但从此不愿看见穿得花里胡哨的女人。再后来,那个长头发同学退学了,听说走了一条特别的人生之路。

又一天,应该两年之后了,刘桂枝老师的课堂被两个穿制服的人打断了,后面跟着两个小学生,衣服湿湿,小脸脏脏,低头不敢看人。这两学生刘老师都认识,她班的,一个是家住左邻的吕文现,一个是家住右邻的堂弟刘森子。吕文现的调皮捣蛋全校有名,心眼多,胆子大。这天他突发奇想,约着刘森子去大河滩炸鱼,那时候雷管炸药管制不严,他们把搞来的炸药放到罐头瓶里,炮捻儿连上雷管,去寻找渔场,沿着河坝踅摸半天,发现公路桥洞下有鱼,于是就点着炮捻儿把罐头瓶丢了下去,一声轰响,鱼没看到,桥洞子塌了半边。公路段就在不远处,闻声出来,两人还呆呆地站在塌桥边发愣,一问,老老实实啥都交待了,连老师的姓名都招了,紧接着就押送到教室了。刘老师也没遇过这种麻烦事儿,脸涨通红,不知如何是好,好在刘克主任闻声赶到,把一干人都领到北院了。最终怎么处罚怎么赔偿的不知道,只知道刘老师好长时间不理这两个左右邻的小破孩儿。

十五,再说名字

同学里重名很多,男生叫的多是字,各种伟,红伟,保伟,小伟,志伟,俊伟,春伟...,以红伟最多,一个班除了吕红伟,还有三个刘红伟,老师只得按年龄排下来,叫大红伟、二红伟、三红伟。女生叫的多,一个班里也会有大霞子、小霞子、大妞子、小妞子的区别。

有些同学,爱琢磨名字,常常会从一家几个孩子的名字中分析出很有意思的内涵来。

同学吕保民,住在北沟半坡,他爹很善谈,上下学路过他家门口,总爱听那个大伯白活一会儿,他家旁边,有间废弃的烂窟窿窑,夏天中午去学早会躲到里头凉快,李冬回忆说,曾有一次俺两儿躲到里头下军棋忘了去学,一直等别人又下学了才出来随着回家。

吕保民有个哥哥吕保国,有个弟弟叫吕保党,保卫祖国,保卫人民,保卫党,很好的寓意,突然有人把他们拆开又串起来,叫保国民党,这还了得,很反动啊,据说那个小弟后来赶紧改名了。

刘小兵家住得离学校最近,课间十分钟,他回家喝碗汤再回到教室都不会迟到,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家搬到寺后了。他哥哥叫小伟,姐姐叫小飞,两个妹妹叫小林和金鹏,姊妹几个人长的排场,名字也洋气。有一阵儿,同学中秘密传着一个很惊人的消息,说是小兵的爸爸(得成叔)有宏伟计划,五个孩子的名字连起来读:兵围林,飞金鹏!那是多大的抱负!更要命的是,得成叔和他弟弟刘宗耀的名字连起来表达了一种坚强的信念:总要得成!这家人势要干出大事业的啊!


十六,刘主任

问一声,寺上学校最怕的老师是谁?十有八九的同学会回答刘主任。刘克老师,学校教导主任,教高年级数学,不苟言笑,一脸严肃,目光如剑,就连刘小兵那样调皮捣蛋的学生,见了他都得乖乖的。

他啥事儿都管,上早操他吹过哨,上下课他敲过钟,站校门口抓过迟到,上劳动课领着搬砖。好像学校发生啥事,都需要他处理,并且他一出面,啥事儿都能处理好,小到学生打架,大到外边儿来人。

当时为了自力更生建大楼,学校买了机砖机,建了两座砖瓦窑,老师们都学习制机砖,跟着山东师傅学烧窑,刘主任自然是样样都学,样样都会,样样都走着前面。

一天,正在最北边那个小窑洇窑,就是在窑顶围一圈渠,放水进去,让水慢慢渗进窑里,能让砖变颜色,不洇窑烧出的砖是红砖,洇窑烧出的是青砖。窑顶上几个老师学生在忙活,刘主任自然也在其中,突然听到脚下窑内有砖垛坍塌的声音,刘主任马上命令都撤出去,所有人都离开窑顶,而他自己则留在窑顶,小心翼翼地观察哪个位置出了问题,处理完窑上的水才撤下来。窑内温度有几百度,若出事儿后果不敢设想,刘主任临危不惧,先人后己的做派,在孩童心底扎下了根。

十七,凉水泉畔的英语课

七七年,学校大楼建成了,我也升初中了,初一教室在大楼一层最东边,班主任吕东池,前村人,瘦削脸庞,身略前倾,总是架副眼镜。他教我们语文,很有意义的是教课本之前,花了几节课时间给我们上语法课,系统讲了番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讲了主谓宾定状补,一下感觉对文字的理解加深许多。

这一年,开始学英语,寺上学校开天辟地头回上外语课,老师吕大炮,桃源人,黑油油的脸,眼睛又大又圆,面上总带微笑。他把我们熟知的阿哦鹅衣屋鱼读成唉笔西滴亿,那是一百个不适应,一百个不习惯。不习惯也吧,不适应也吧,吕老师总那么微笑着,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灌输,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掰扯,当我们学会唱”I can say my abc”,的时候,当我们一个个呲着牙念矮炮呆死克的时候,吕老师知道他已经成功了。

我们学英语都用汉字来注音,上面那两个是苹果和桌子的注音,典型的还有:小Small(死猫),大Big(背哥),英语English(英国驴屎),英国England(英国懒蛋),毛主席万岁Long Live Chairman Mao(狼里球毛)...,每个人都发明自己的注音,还互相显摆。几十年后,在网络上看到这么一则笑话:两只手,两只手,我有两只手。翻译”Two handsTwo handsI Have Two Hands注音偷汉子,偷汉子,我还要偷汉子。我会心一笑,这招数比大炮老师教我们的晚了四十年。

学英语关键要读,夏季教室闷热,吕老师下午领我们到大楼西边河滩里的凉水泉畔上课。北沟北边,吕毛留家南边门下,有几块儿大岩石从后岭头山坡延伸出来,匍匐到河滩里,几道岩石缝中,都有泉水涌出,大股的可比婴儿胳膊,小股的筷子粗细。泉水清冽甘甜,四季不断,冬天温润,夏日冰凉,附近村民和来往的路人都会忍不住掬两捧润口消暑。吕老师让我们四散开来,或坐岩石坡上,或站细沙滩上,或浸小溪流中,伴着叮咚泉声,诵读”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

十八,语文课上的化学实验

初二,终于盼到学校最负盛名的吕会林老师教我们了。寺上村上下,没有不知道吕会林老师的,也没有不敬仰吕会林老师的,他是村里智慧和道德的化身。吕老师横山村人,在寺上教书八年,是在校时间最长的公办老师,据说,他的毛笔字在新安县排名第三,据说,那个很流行的小说《茁壮成长》对作者是吕老师同学,据说,吕老师看了那本小说后说了一句,咱不想写就是了,言下之意,呵呵。这些传说都给吕老师蒙上一层神秘又神圣的面纱,后来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总觉得三味书屋的那位先生身上有吕老师的影子,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这样的文章,吕老师读起来非常相宜。

额头突出,头发花白而稀少,脸上皱纹深深,一副黑框眼镜,夏天常穿件白底短袖条纹衬衫,吕老师年级大了,坐着上课,需要板书,就侧身在黑板简洁写一两字。他讲课时,胳膊伸长长的拿着书,双眼透过眼镜看书,和学生对话时,则收回胳膊,低下头,从眼镜框上面看学生。

文言文需要背诵,每天早自习就是读书背课文,台下的学生在读书,吕老师则点名让个别学生到台上背书。老师端坐藤椅,手擎课本,边听边看,偶尔提醒一两个词,老实的同学就站着老师面前,认真的背,背不下来再回去读,贼一点会站到老师侧面,一边背诵,一边瞟着老师手中的书,一遍就能背完,背完就能下课。其实我怀疑吕老师知道这些同学在取巧,只是不愿揭穿而已。

少不更事儿啊,也犯过让吕老师生气的错误。初中刚接触物理化学,对那些固体变气体,气体变液体的神奇反应非常着迷,同桌刘支伟,是化学老师刘社子的弟弟,我俩志同道合,要研究其中的奥秘。我们的化学实验聚焦在这么一个公式上:Zn+H2SO4==ZnS04+H2↑,硫酸加锌生成氧化锌和氢气。氧化锌是啥不敢兴趣,氢气却令人神往,最轻的气体,氢气球,易燃烧...说干就干,锌哪里有?干电池的皮就是锌片,剥两节电池就够了,硫酸呢,嘿嘿,上劳动课的时候,发现已用作仓库的大殿东北角,放了两只大罐子,那里面存有硫酸。我俩中午带个墨水瓶,从大殿北门门槛下面钻过去,用舀子舀了大半瓶,拧好盖子又钻出来,哈哈,料齐了,可以实验了。实验需要密封的瓶子,这难不住,我们用卫生室找来的小药瓶,拇指大小,胶皮盖儿,一按下去,密不透气。回到教室,两人凑一块儿神神秘秘,将硫酸倒到两个小瓶里,掰下几块儿锌片,投到酸中,刚盖上盖,上课钟响了,慌慌张张把装备放到书斗里,吕老师已经进教室了。好容易把心事收回到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没几分钟,嘭的一声响,从我书斗发出,我吓一跳,老师也一愣,从眼镜框上面盯着我看了一会儿:你在干啥?站起来站起来!我脸通红,赶紧站起,不敢说话,吕老师没再追问,瞪我一会儿,继续讲课。两句没讲完,又是嘭的一声,还是从我书斗发出,吕老师生气了,放下书包,看看我还乖乖站着,双手都在桌面上,一扭脸发现刘支伟躲躲闪闪的目光,马上喝到:刘支伟你也站起来!这一次一定是你在捣乱!再捣乱把你俩都轰出去!我俩吓坏了,一句不敢回嘴,低头默默承受着吕老师的愤怒和同学们的幸灾乐祸,艰难地熬过了这一节课。

事后清点化学实验的结果,我的一条新裤子膝盖以上被硫酸液烧出大大小小十几个圆洞,回家结结实实挨了一顿揍,刘支伟的新布衫右下摆烧的几乎断了片。

十九,毕业班

初三了,毕业班,班主任换成了梁勇老师。

来自仓头街的梁老师年轻帅气,一双眯缝眼满怀笑意的守在眼镜后面,一排白亮的牙齿使人显得干净利落。他这样自我介绍:我姓梁,叫梁勇。叫我梁老师也中,叫我梁勇也行。大家相视偷偷一笑。

之前学校没有初三,初二就考高中,同届的李冬,就以全乡状元的身份考上了仓头高中,他之后的书皮上,该改成河新仓冬了。不知怎么着就有了初三,原来的同学一部分人上了高中,一部分拿初中毕业证回家了,还有十几个人继续上学,成为寺上学校首届初三毕业班。

感谢梁勇老师给我们留下的合影照片,使我还能数出来同班的同学们:刘化祥,吕根相,吕武成,魏建国,吕小卫,吕强国,吕锁子,吕新营,王武臣,刘小伟,张建营,刘健康,吕无限,刘支伟,刘栓子。还有刘宗耀,是刘小伟的亲叔叔,照相时不知跑哪儿玩儿了。

初三没有太多的故事,就是不停的复习复习复习,大量的练习题,大量的试卷,一个目的,就是让你别操闲心,好好准备考高中。班里数学

刚进班分座位,梁老师铁面分派,不看情面。刘栓子提意见:我不想和xxx坐同桌。梁老师马上怼回去:你想和华国锋坐同桌,人家还不想和你坐哩!桃园吕强国,圆疙瘩脸,腼腼腆腆话不多,老爱瞪着眼,梁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瞪着眼不说话,连叫几遍,还不说话,把梁老师瞪急了,照后脖子就是一巴掌,吕强国晃一晃,仍抬头瞪着眼,梁老师气不过,照屁股又踹一脚,吕强国泪都快出来了,还是直瞪瞪看着老师。算算算了,你别瞪了,回去坐着吧。梁老师到了也不明白,人家不是瞪他,是眼珠子就那么大。吕无限不知啥事情惹恼了梁老师,拎住衣领要推出教室去,吕无限力气大,撑着墙不出去,梁老师照头给了一梆子,吕无限急了,还手要扯梁老师袖子,梁老师看占不了上风,呼喊同学上来帮忙,王武臣,刘小伟等冲上去,架住无限胳膊,梁老师痛痛快快揍了他两下,总算弄到门外了。

梁老师一年的文治武功,换来丰硕成果,这届毕业生,考上高中将近一半,在全乡各个初中名列前茅,寺上学校一时名声大噪。

二十,我爹魏老师

我爹魏景荣当了一辈子民办教师,他教高年级语文,也教别的课程。同学们会说起他教课多么生动,多么富于感情,但我无资格评说,因为我爹信奉一句父不教子的古训。

当年大姐魏素兰上三年级时,父亲教算术。本来学习不错的大姐在读数写数那里打住了车。父亲很恼火打她,让她到教室外边去。结果越打越不会,后来爹一上算术课她都哭。那时的校长刘天敏说:本来就是父不教子嘛,她害怕你咋能安心学习,还是让我来教吧。说来也神,刘校长教了算术后,大姐学得顺风顺水,升级考试,独有她算术得了100分。这下我爹真信了父不教子。所以我们姐弟几个都几乎没听过他的课。

说几乎,是事无绝对。

三年级时,一天晚饭后,我们在院子里一边玩耍一边听大人说话。父亲说到他的学生老写错别字,就叫我和哥哥还有上一年级的小妹一人拿根粉笔来写个字。父亲本就威严,一听说写字我心里就有些虚。我们蹲在地上等父亲开口发难。父亲让我们写个吃饭的吃字,谁也不许照抄。我很快写好,可看了看觉得好像不对,就在中间又加上一横。哥精明,迟迟不下笔。然后偷瞄我一眼,很快在地上写了个大大的(口气)。小妹一看,俩哥都写(口气)了,干脆也在地上歪歪斜斜地写了个(口气)。我偷看父亲脸色黑了,说:你们几个都是气饭哩?其实我们不是不会,只是恐惧心理使我们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然后父亲脸色慢慢缓和了说,不怪你们,咱来想个办法记准了这个字。他手里拿根筷子说,把这根筷子咬在嘴里然后吃饭,能吃成不能?不能当然不能。你们多写的一横就好比这根筷子,卡在嘴里就不能吃饭了。多么形象易懂。以后我再没错写过吃字。

父亲有好多的记字方法。上学路上,父亲会教给我们同路的小伙伴。戌戍戊戎这几个字很难记,父亲把它们编成顺口溜,横戌点戍戊中空,十字交叉念成戎,很快就分清了。笔划多,很难写。父亲把它们拆成亡口月贝凡亡口月羊凡,这样一点都写不错。

初二那年,学校开设新课世界地理,我爹给两个初二班讲这门课,我亲聆其教。

我爹一辈子去的最远的地方是洛阳,见过最多的地貌是山岭和溪流,世界地理的一切知识,只能通过那本薄薄的教科书和一本辅导用的世界地图册得到。但他真把那本书吃透了,并尽自己的力量去学习、理解、记忆那本地图,再把自己消化的知识传授给我们这些没走出过畛河川的孩子们。

我记得最真切是我爹讲的世界重要的几个海峡,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伊斯坦布尔海峡。伊斯坦布尔海峡最麻烦,里面又分三段: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博士普鲁斯海峡。博斯普鲁斯同学们怎么也念不准记不住,我爹想了想,问大家见过杀鸡没,回答见过,就像杀鸡没杀死,丢在地上扑噜了一会儿才死,不死扑噜死,博斯普鲁斯,哈,好记。直布罗陀名字也难记,他在黑板上写下了织布骆驼2001年春天,我孤独站在摩洛哥海岸,望着大西洋海水翻滚着涌入地中海,望着北边这道真真切切的直布罗陀海峡,瞬间想起了遥远故乡,另一汪水下那个两层小楼的黑板上,曾出现过的那只织布骆驼,也想起了长眠在故乡荒岭土丘下的我的父亲。

后记

二零一七年七月九日,搬迁到孟州西虢镇的寺上新村为重建华严寺募捐,主其事者是我初中同学,现任寺上村支书刘选。众乡亲和在外工作的村人纷纷伸手相助,当日募资十几万元。在村委建立的联络群中,大家纷纷倾诉乡情,怀念故土。一时忆起阔别三十多年,现已沉睡小浪底水库库底的故乡山水,特别是寺上学校,忍不住写下这些东西。

那是一个地方一段时期一群人的共同生活场景的再现,无关的人读来毫无意义,但对彼时彼地的那群人来说,无论此刻身在何处,读到此文,都会引来一段儿回忆,或因参与某个事件儿会心一笑,或对某个陈年迷局恍然大悟,或唤起对某个故人的思念,或重拾对某件旧物的爱恋,当然,也会对文中一些遗漏失误给予补充和修正。寺上学校原址已隐身湖底,当年舞台上的那帮人永远不可能再演绎当年的故事,后来的人不会知道、也不会关心曾有这么一群人在这么个地方度过了这么一段丰富多彩的时光,此文也将水过无痕。

文中忆到的一些前辈、师长已经作古,个别儿时玩伴、同学也离世多年,遥祭他们在极乐世界平和安详,文中若有不敬之处,敬请谅解;一些长于我的同乡同学,在文中直呼其名,明知不妥,为行文便利没有避讳,请恕我冒失之过。

河阳大地的华严寺很快将落成,寺上村的后代们将在新的寺閁新的寺后演绎新的故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他们的生活会比父辈祖辈过得更好,他们的故事也会比父辈祖辈更精彩!

 

2017715日成稿于黄岛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