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文化 建设魅力寺上

日期:2014-11-23 22:34:12 作者: 信息来源: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发展农村文化 建设魅力寺上

寺上村位于孟州市西虢镇黄河滩区,属小浪底工程二期移民村,于19996月整建制搬迁至孟州市,全村2860人,768户,设13个村民小组,有党员48名,耕地3000余 亩。寺上村历来重视文化建设,是省、市、县确定的精神文明建设试点村。特别是近年来,寺上村以农村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农村文化中心的辐射带动作 用,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力度,有效地推动了该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维护了社会稳定,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孟州独具特色 的先进文化村

寺上村是如何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的,他们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本刊记者日前专门走访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选。

在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广场,刘选向记者介绍说,农村人最讲究实际、实在,不喜欢花里胡哨的虚东西,要在农村开展文化活动,必须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平台和载体。所以,我们村双委十分注重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早在2006年就规划建成了这个多功能的文化中心广场,设置有舞台、灯光球场及各种健身器材,还有图书阅览室、综合活动室、乒乓球室、门球场等,成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我们投资40余万元建立了村华严寺纪念亭和小游园绿化广场。村双委对每家每户补助20元,在房前屋后种植花草,在进村路两侧、主要街道、村四周栽植绿化树6.6万株,防风林612亩,使村民不出村就能感受到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村里还投资10万余元,安装路灯24盏,兴建了一座标准化的科技培训中心和科技普及教育一条街,制作了一批科普宣传版面,定期增换新内容,为村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提升村民文化素养、拓宽村民视野,村里投资修建了一座面积120平方米、能容纳100余人的文化科技培训中心,配备电脑、远程教育接收站点、投影等多媒体设备,供村民接受培训和信息咨询。设立了农家书屋、图书阅览室,常年对村民开放,加强了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其中农家书屋藏书达2000余册,年借阅量达3000多人次以上。有线电视、宽带入户、移动电话的普及,为村民了解外部世界和文化信息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投资11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1420平 方米、高三层、布局合理、设施比较齐全的村卫生所。总的来说,近年来,我们先后建起了寺上学校、文化广场、科技培训中心、幼儿园,修建了休闲游园、文化长 廊、老年门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娱乐设施,并安置了一定数量的健身器材,供村民强身健体、休闲娱乐,让乡亲们在闲暇之余,真正有了一个活动、健身的好 场所。 

记者问:村里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村民平时都开展哪些文化活动?刘选笑着回答,只要搭建好平台,群众的积极性很快就激发起来了。村里的活动既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在周边村还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我们除了坚持在重大节日进行乒乓球、篮球、拔河、门球赛等娱乐活动外,还注重引导村民自娱自乐,搞好日常性的文化活动。老年文化就是个例子。老年人是村里的一大财富,他们既有时间,又有生活阅历,结合这种特点,我们成立了村老年协会,协助村双委开展移风易俗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并成立了由40余人组成的老年秧歌队,经常性地编排和演出节目,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增强了农村文化的影响力。为提高老年人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我们坚持每年对全村60岁以上老人进行免费体检,每年举办一次重阳节慰问会,为老年人免费发放慰问品,给他们拍照留念,鼓励他们继续发挥余热,为农村文化建设献计出力。

为引导村民知荣辱、树新风、讲和谐,进一步弘扬互敬互爱、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我们村连续12年开展了好媳妇评选活动,对好媳妇五好家庭进 行公开表彰。同时,村双委重视村史文化传承,经过多年努力,出版了《寺上村志》,记录了寺上历史文化变迁,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村文化艺人吕武成在村 双委的支持鼓励下,出版了个人专著《河洛大鼓》,创办了河洛鼓韵网站,使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受到了有关领导好评。

让 文化促进发展,让文化引领致富,是寺上村的又一特色。刘选介绍说,我们利用远程教育的优势,积极培养新型农民,使他们在种植、养殖及其他专业技术上不断汲 取新知识。此外,还不定期邀请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管理方法,群众受益匪浅。通过文化培训,我村逐步由传统农业向高科技现代农业转型。村民已不再满足于 种粮卖粮,他们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花生、棉花、地黄、血参、黄风、白芷、白术等种植。村双委借势引导,成立了农村种植专业合作 社,给农民提供技术、销售等信息,大多数农民从药材种植上发家致富。现在我村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800亩以上,已发展成为孟州市药材种植专业村和科普示范基地,药材种植收入占全村农民收入60%以上,种植业人均收入增加了1200元以上。

刘选说,在种植业发展的同时,寺上村的养殖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村中统一规划养殖小区,建起了养鸡场、养猪场、奶牛场、肉牛场等集约型养殖基地。为放羊农户划出土地,建成养殖小区。这些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发展专业养殖60余户,单养殖收入一项人均增收达到500元以上。

寺上村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先后建起了金浪湾水厂、宏斌食品厂、红星建材厂、加油站、塑料制瓶厂、郭氏锁业有限公司、怀生源饮品有限公司、大生奶牛养殖场等一批企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2200万元,为村里每年创造利润20万元以上,安排剩余劳动力150余人,拓宽了村民就业渠道。

走在寺上的村头巷尾,朴实的农村文化处处可见。这种文化,体现在村容村貌上,体现在村民的精神状态上,体现在致富奔小康的实际行动上。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寺上村的全面进步,如今的寺上村,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生活富足。截至2011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达到7500余元,是搬迁初期人均收入的10倍,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享受到了发展农村文化的好处。近年来,该村先后被授予河南省精神文明试点村焦作市十佳文明村等荣誉,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评选为市、乡先进五好党组织。

寺上村的农村文化之花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