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姓之源考

日期:2014-11-23 22:15:31 作者:吕武成 信息来源: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吕武成
  
奉命撰写《寺上村志》之“姓氏源流”部分,首先要写的就是寺上村第一大姓——吕姓。自己姓吕,记载先祖的来龙去脉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份内的事儿,故下决心要把这件事情做好。
然而动起笔来,才发觉知之甚少,都怪平时不留心自己祖宗的根源,真是“临到用时方恨迟”啊。好在有恃无恐,请出了“老师傅”——《吕氏新安宗志》,“啃”了几个昼夜,终于把寺上村吕姓错综复杂的传承脉络理了个清楚,从家谱上弄清自己的祖宗是元末明初由洛阳迁到新安,再后来又陆续入住寺上……合上家谱,长舒了一口气,沾沾自喜,悠悠然。
一日兴起,遨游网络,登录“百度”,在文字框敲入“吕姓来源”四字,按回车搜索,嘿,众多网页目不暇接。忽见一网页上显示:新安吕姓是明洪武二年由山西洪洞迁至新安的……云云。心里不免画了个道儿,转而一想,网络,虚拟之物,真假糁半,不足为凭。遂一笑置之,不以为然。
后参阅《新安县志》(1989年版),也载横山吕姓是从山西洪洞迁过来的,不禁茫然。又找来《横山村志》,记载亦然,顿生几分疑惑。
寺上所有的吕姓都知道,况《吕氏新安宗志》也有记载:横山吕姓属长宗,寺上吕姓属季宗,同属一个祖宗,即吕氏新安始祖——吕俊。我们的祖宗来历却产生了冲突,一说来自洛阳,一说来自洪洞,孰是孰非呢?
身为吕氏之后,弄不清祖先的来历,岂不荒唐?村志是为后人提供历史依据的,如果记载有错,岂不怡误后人,留下笑柄?“由洛迁新”?还是“由洪洞迁新”?仅一字之差,可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啊。区区几个字,顿觉下笔如千钧!
显然,《新安县志》记载的“横山吕姓来自山西洪洞”之说必是源于横山村提供的资料。经过寻访和查阅《横山村志》,得知此说源于横山村有一祠堂,内悬一块由新安吕氏始祖吕俊第十二代孙吕宣曾所书的“洪洞一派”匾额,以示吕氏先祖来自山西洪洞。
“由洛迁新”和“洪洞迁新”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依据。前者系家谱所载,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后者有匾为凭,可谓“铁证如山”。取信于何种说法,举棋不定。
笔者反复考证,广纳众议,认为“洪洞迁新”之说有些站不住脚,其疑有三:
其 一,《横山村志》记载,新安吕氏始祖于明洪武二年由山西洪洞迁至新安,但后边“人物志”里记载了吕黑厮元末隐居城北水南寨,洪武二年春,太祖(明太祖)追 贼到横山,公(吕黑厮)率众助之,因驱寇有功,赏指挥千户官,公以年老辞之……云云。吕黑厮是新安始祖吕俊的孙子,在元末已住在新安城北了,他的爷爷怎么 可能会在明洪武二年才来新安呢?如此岂不是前后矛盾?
其二,反复查阅《新安吕姓志》和《吕氏新安宗志》,吕姓从姜太公吕尚到洛阳的宋朝名相吕孟正,以至新安始祖吕俊,谱系脉络清晰,查不出一点来自“山西洪洞”的蛛丝马迹。《新安吕姓志》载:1983 年立碑时,已发现正村吕家沟村吕清华处珍藏的一份《吕氏传系图》六轴,其中最后一轴的标题是《元迁新安传系图》,其图序文中载:“新安去洛阳西仅七十,而 近谱称迁新安者,自文穆公第十二世孙俊……”《嵩县宋岭吕氏宗谱》又载:“杰公由洛阳迁嵩县沙坡……,堂兄俊公由洛阳迁居新安……”俊公第十二世孙,曾任 山西介休县县令的吕公滋于清代嘉庆元年(1796)为俊公莹苑左右题联:“四百年前,率二子五孙,借农辅而卸兵权,遂来仁里。”从以上资料可以明确地告诉 我们,始祖俊公是从元朝由洛阳迁新的。
其三,相关资料显示,历史上的洪洞大移民,前后有十八次,始于明洪武元年,至于永乐十五年,历时五十年。而最初洪洞移民时,吕姓已经在新安繁衍至第三代吕黑厮了。吕姓迁入新安在前,而洪洞移民在后,故不可能是从洪洞迁过来的。
要 命的是,如果吕姓不是从洪洞过来的,为什么会有“洪洞一派”的匾额,是不是另有来历呢?弄清此匾额的来历,这一切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然而怎么弄清呢?此 匾虽在《吕氏新安宗志》中也有记载,但对此匾的来历却只字未提,《新安吕姓志》则干脆避而不谈。家谱倘弄不清“洪洞一派”的来历,凭笔者想搞清楚谈何容 易?但又极不甘心,为此辗转反侧,寝食难安。吃饭、睡觉、走路,甚至干着活都在想着此事。
夜 间睡不着的时候,忽发奇想:按照吕氏家谱的规则,是从八世开始分为“派”的,如寺上的吕鸿誉就是“三支三派”,类此还有鸿达、鸿名、鸿俊等名字,那么是不 是有叫“鸿洞”的?“洪洞”是不是“鸿洞”之误呢?想到此处,翻身爬起,搬出《吕氏新安宗志》,从头至尾查了个遍,并无“鸿洞”或“洪洞”的名字,此念头 宣告夭折。唉,害得半夜三更瞎忙活一回!
无 计可施之时,只得埋怨吕宣曾他老人家:您写了个“洪洞一派”的匾额,为什么不告诉后人此匾的来历呢?百无聊赖之际,随意翻阅《吕氏新安宗志》中历年续修家 谱时的序和跋。怎奈平时看见文言文就头疼,一般都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今日心绪比较好,竟能耐下心来,细细品读,这一品倒发现了 “新大陆”:
“甲辰刻谱原序”(《吕氏新安宗志》第12页,吕宣曾所撰)有这样的记载:“……悲夫!家祠五楹,火於邑城旧居。今存者横山、曲厢二祠,皆外氏之故里也。……”
从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横山祠堂是“外氏之宗祠”,据此推断,“洪洞一派”的匾额指的不是新安吕姓的始祖,而是“外氏”,“外氏”何所指?至今仍是个谜,还留待考证。
历经周折,寺上吕姓的来源总算真相大白,“洪洞迁新”之说不能成立,“由洛迁新”之说将正式载入《寺上村志》。
“由洛迁新”,区区的四个字,竟耗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和精力。古人云:“吟出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犹未信,今试之,方知此言不谬啊!禁不住也想附和一句:“写出一句话,愁白满头发”啊!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