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环境

日期:2011-08-11 21:27:25 作者:吕武成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原寺上行政村位于河南省新安县仓头乡西部,东径110°11′,北纬34°39′,由桃园、前村、寺门、下村、上河五个片儿(生产队)及楼下、南庄、十字、油房、寺后、寺坡、炮房、北沟、魏沟、上坡等16个自然村组成。东临仓头村,西接平王村,南街陈湾村、横山村,北毗龙渠村,河西村。平均海拔230米,属豫西浅山,区域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20亩,人口2553人,村内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地下煤炭资源丰富。
寺上村地处新安县北部丘陵山区,西高东低,东有畛河川地,北接凤凰山尾,西与青要山脉相连,自然形成土岭山丘。整个地形构成一山一川、四面坡、三道沟的地形特征,土壤结构形态各异。
“一山”即青要山系,指寺上对门的南山,由北至南横卧于村前,远视如巨型乌龟静卧,最北属龟山头(庙咀),依次于南山,大洼山,小娃山,猪头哇,瓜皮岭连接一起,形成座座山丘,最高海拔296米 。山体大部分以黄沙岩石为主,由于风化侵蚀,表面土层很薄,有些地方寸草不长,后经人们治理,改造附生草类及丛生荆棘,和人工种植刺槐所代替;小娃山治理后还可以种植经济林。
“一川”即畛河川(大河滩),以畛河以东与仓头陈湾相邻,属于平滩沃地,寺、下村、后有大约600亩可耕地,水利条件较好。这部分地是1978年仓头乡组织治理畛河修建大坝,因冲去寺上,下村、寺耕地后而又拨入给寺上的耕地。土质较好,地表平坦,灌溉条件便利,是我村农业主产区。
“四面坡”,即凤凰山岭(寺坡岭)、后岭头阳坡、后岭头阴坡、上坡。凤凰山岭连接寺、前村、桃园与平王沟北坡相连。人们经过70年代土地改造,形成人造梯田,1978年寺大站建成后,全部形成水浇地,可种植优质玉米、小麦等农作物。1979年同时种植经济林,给寺上村农业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岭头阳坡”是下村、大沟、魏沟、后村民所耕种,“后岭头阴坡”由前村、油坊、南庄所耕种。前后岭两侧土质松软,属于白面质粘土,适宜种植豆类等植物。“花地咀、良子盖、上坡门”多为红胶质土层,透水、透气性较差,耐旱,适宜种植红薯等农作物。
“三道沟”:即平王沟、魏家沟和柏树沟。
平王沟深约5公里,宽约500米,最窄约30米,全村60%人口居住在沟两侧,沟内溪路并行,沙石遍布成东西走向,寺上“石鱼”遗址就处于油坊门下至寺坡以西约500米 处,河水清澈,一年四季水流不断,给人们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便利。
魏家沟位于寺上村西南部,呈东西走向,约2公里 。沟两侧一侧后岭头,一侧花地咀,北边多呈梯田耕地,南面坡以耕地为主,沟西深处多为黄沙干,沙石结构,夏季洪水暴涨时出现季节性河流。是下村,大沟,魏家沟村民的居住地。
柏树沟位于寺上村南部,东西走向,沟深约500米 ,两侧为梯田耕地,旱作农业区,没有形成河流,居住着上河三百多位村民,居住以土窑为主, 80年代后,仓西及寺上公路修成,交通较为便利。
寺上村地形独特,似“山水盆景”。北有凤凰岭,西南和东南有青要山环绕,东有畛河川。村内有后岭头和凤凰山岭对持,合抱一土丘“蜘蛛山”村东有一“龟山”把门,故有“二龙戏珠龟把门,十二条鲤鱼浮上水”的精美绝句赞美它。
三、气候与河流
(一)、气候
新安县仓头乡寺上村属温带大陆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但雨热充足有利于作物生长。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旱灾时有发生。
日照气温,平均年日照数为2186.9小时,日照率为48%,最多在6月份,平均在240.3小时,最少在2月份,平均为131.6小时。气温年际变化大,平均在13.9-14.7°C左右。极端最高气温为43°C(1966年6月20日 ),极端最低气温为-17°C(1969年元月31日)。
霜期与无霜期:无霜期1959 -1981年平均为316天,最长为265天(1977年),最短为189天(1976年)。初霜日平均在10月31日 ,最早在10月10日 (1981年)。最晚在11月29日 (1963年)。早晚相差50天。终霜日平均在3月29日 ,最早在2月29日(1977年),最晚是4月21日 (1976年)。
降水量与蒸发量:据1960 -1996年的30年气象资料表明,寺上村区域内平均降水量为652.7毫米 ,但分布不均。沿畛河区域雨量较多,丘陵区域较少。年际、月际变化较大。降水量最多的1976年达到876.7毫米 ,最少的1960年达295.8毫米 。各月各季相差较大,6-9月份平均降水量为382.5后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7.6%,元至3月份平均降水量为102.8毫米 ,仅占年降水量的11.2%。
由于仓头乡寺上区域内属于沿滩低洼区域,全年晴天多,雨水少,阳光充足。同时属于干旱少雨区,因此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旱灾常常是危害农业生产的主要原因。
(二)、河流
畛河:流经寺上村的主要河流,发源于渑池与新安交界处的曹村乡,干流总长51公里,仓头乡境内约8公里,流经寺上村约3公里 长,沿陈湾村界至河西村界。流域面积约370.5平方公里,仓头乡境内约23平方公里。畛河由干流及其125条支流汇集而成(其中55条常年有水)最大流量约429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21立方米/秒。该河流由新安西北向东南至石寺折回向东,至寺村又折回东北,流经横山、陈湾、寺上、仓头、河西、狂口注入黄河。寺上区域内受益的下村,后门,寺门生产组,畛河流域土地面积约800亩,土壤肥沃。畛河水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丰收和希望,但遇雨水旺盛季节,灾害不断。
仓西沟河:发源于青要山脉仓西沟村的一条小溪,由此取名“仓西沟河”,也称“石板河”。全长12公里 ,由西向东流经仓西、许村,高崖,寺上等地注入畛河。该河80年代前常年流水,河水清澈。进入80年代后由于沿河开办煤矿,磺矿,造成地下水源枯竭,河流中断,每年流水季节不足6个月。
平王沟河:发源于平王村而得名。全长约4公里 ,流经平王,寺上村注入畛河。该河常年有水,清澈透明,无污染。沿河两侧有很多清泉,甘甜爽口。两岸鸟语花香,环境幽静,绿树环绕。给寺上、平王两村人民生活环境带来诸多便利。进入90年代后寺上村、平王村相继开办煤矿,造成河水污染,偶尔出现干涸现象。
 
四、搬迁后寺上新村地理概况
 
1999年6月,新安县寺上行政村整体迁移至孟州市西虢镇黄河滩区,新村址位于河南省西北部,东径112°30′,北纬34°52′,南临黄河,北倚太行,距省会郑州110公里,与九朝古都洛阳隔河相望。
寺上新村处于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平均气温14.2℃,全年日照时间2493.1小时,年平均隆水量614.2mm,无霜期在200-235天之间,林木覆盖率30%,地下水深度为6米 左右,平坦的地势,温暖的气候,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
寺上新村平均海拔107-108米 ,属黄河滩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村西义井路与207国道相连,村南吉祥路(移民大道)与新村平行。
 
(下图建议保存到电脑里才能看清楚)在新窗口中打开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