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 时 的 严 冬
吕占通
记忆中,儿时的冬天似乎格外冷一些,或许是因为那时缺衣少食,无法抵御严寒,但不管怎样,儿时的寒冬,给人留下太深刻的记忆,哪怕历经几十载,关于“冷”的记忆,从未消散。
70年代末,我就读的寺上小学,原本是一座叫华俨寺的庙院遗址,经过战乱和历史的洗涤,伤痕累累,大殿内的几尊佛像如同一个受了极大屈辱的孩子,眯着眼无声的诉说着那一段段苦难的经历。
教室内基础设施破旧,讲台是几块木板钉成的,课桌是用半拉砖头凳起的柿木板,塑料布蒙上的窗户也不知是从哪儿拆下来装上的,一进入冬天,呼啦啦的北风肆无忌惮地撞击着单薄的塑料布嘭嘭直响,我和小伙伴们虽然穿着厚重的棉衣棉裤,以及各类毛线针织的衣裤,却依旧冷得直打哆嗦。哪里还有心思上课。
呼啸的北风似乎卯足了劲,不断冲撞。课堂也不安静了,窗户上呼啦啦的声音不断传来,我们这群小家伙们的眼光,也时时移过去,心里不断祈祷,可千万别被风撞破。在暴烈的风面前,塑料布终是弱了些,一声巨响,塑料袋被风冲破,风携着严寒,直入教室,冲撞着我们一个个稚嫩的身体。
越进深冬,寒气越重。我们这些小家伙扛不住了,进入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节、解决不了“冷”的问题。怎么办?跺脚。那时的老师,也基本都是乡村民办老师,深知农村孩子的苦。看到学生们受冻,老师也不上课了,一声令下,跺脚几分钟。
我们们乐了。一刹间,双脚不断跺在教室的地面。我们不满足于轻轻踏步,而是卯足了劲,加大了力,仿佛只有用尽全力,身体才会马上暖和起来。一时间,有如万马奔腾,震耳欲聋。几分钟后,教室又重归平静,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严寒终是暂时退却。
课上有跺脚,课间,就有了俗称的“挤油膏”。下课铃一响,我们立马冲出教室,组成两支队伍,靠墙而站,相向而立,一声令下,双方开挤,都使劲往中间挤。你推着我,我拥着你,不断挤压,哪怕身上沾满墙上的灰尘,也依旧乐此不疲。一个课间的功夫,那叫挤得一个欢畅,重要的是,全身热火朝天,甚至还有微汗。
那时的冬天,我们穿的少却人心暖;而今我们虽穿的多,却人心冷。
我总会拿现在冬天跟小时候的冬天对比,包括人心的冷暖。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