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本人70岁上下,身子骨还挺硬朗,走起路来脚下生风,敏捷得很,所以经常外出活动。
有一天,天气晴好,我去南大街拜访一个老同学。叙谈毕,我告辞出来,转身来到水道口街,看见一位比我年长的老先生依墙而立,似乎在寻觅什么。我很好奇,便上前搭讪。他说:“我是洛阳人,十几岁离家,数十年没回来,如今老矣,回来寻旧,现在是在回忆黉(hóng)门,这地方就是黉门遗址。”
说起黉门,我是有印象的,只是这个门早已被拆除,年久不提它,已经淡忘。为了印证那位老人的话,我查阅了相关资料,还专门请教了吕万章老兄。他说:“我当然记得,小时候进城经常从那儿过,那里有个栅栏,比察院街口的栅栏要高大一些、讲究一些。我记得它是1939年与城墙一起被拆除的。”
南大街从十字街到南门,长417米,宽7.8米,街名多次改变,这里不细述。奇怪的是,一条不长的笔直大街,竟然会街中有街,分段取名:从十字街到水道口街,这一段长330米,叫南大街;从水道口街黉门到顺城东街这一段,取名黉门街;从顺城东街到南门很短,有人叫它南门口街,也有人直呼南门根儿(念坎儿)。
为什么从水道口街到顺城东街这一段叫黉门街呢?这是因为在水道口街以南有栅栏,该栅栏就叫黉门。因此,西边的一条街就叫黉门西街。
1927年,冯玉祥化繁为简,取消黉门街和南门口街的街名,统称南大街,黉门西街改为亨通街,亨通街对面的水道口街没有改名。为什么叫水道口街呢?这是因为天降大雨时,雨水从十字街沿南大街顺流而下,到这里雨水分流,一部分流进水道口,沿西和巷、东和巷流到文峰塔下的水孟坑。
根据《辞源》的解释,“黉”,学也,其词条均与学习有关,但未收“黉门”这个词条。过去我们常听老人说:“×××先生是黉门秀才。”至于为什么唯独南大街设黉门,黉门与南学有什么关系,我还没弄明白。(原标题:南大街有条黉门街)作者:寇北辰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