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还在一起说的那些‘老土话’
一副在春节庙会上亮相的洛阳方言扑克,引发网友对家乡话的关注
核心提示
吃饭就“叨”,聊天就“喷”,说话别“胁呼”,与人相处不“咯气”;有一种寒暄叫“弄啥哩”,有一种忙碌叫“不时闲儿”,有一种美叫“排场”,有一种厉害叫“恶”,有一种难以预料叫“不腔咋着”,有一种恶心人叫“阿杂菜”……这“奏似”洛阳人口中的洛阳话。
今年洛阳的春节庙会上,洛阳方言扑克火了!不仅7天售出2万副,更在网上赢得一片赞扬——“真恶”。创作人郭栋表示,未来方言扑克会出更多河南地方版。
A
洛阳方言“亮牌” 引来网友叫好
春节期间,“洋腔腔”、“兄弟七人我排三”、“羽祺Yuki不如幸福”等网友在微博上晒洛阳方言扑克,引起了不少洛阳“土著”热烈响应:“我骄傲”、“真恶,哪有卖的?”
昨日,本报官方微博@大河报转发网友微博后,发起“摊上方言扑克这事儿,你咋看”的微征集,激起了网友的参与兴趣:皱了叫“枯除”、蹲下叫“估堆儿”、差劲叫“日马chua”、在一块儿叫“厮跟着”……更有网友直接在评论中用方言聊天接龙。
“7天卖出去两万副,我才知道方言扑克火了!”记者联系上方言扑克创作团队的负责人郭栋,他表示,今年的洛阳春节庙会上,设在隋唐植物园、隋唐遗址公园的摊位销售状况火爆,“吸引大家的不仅是对于方言的心领神会,更有对抢救方言的紧迫感”。
B
正在消失的乡音 触动了创作神经
电话里,郭栋和记者“喷”了半天,普通话夹杂着洛阳话儿,聊得可美。
36岁的郭栋是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教研室讲师,从小在白马寺边长大。他说,洛阳方言扑克的出炉,源于自己的一段亲身感受。
郭栋曾就读于西安某高校,他说上大学时每次回家,下火车就能听到有人用地道的洛阳话在叫卖地图。“一句话就把你拉回老家,回家啦!”可是毕业那年,他下火车又遇到了卖地图的,那人说的居然是普通话。
这件事深深“刺激”着郭栋。后来,他又发现身边许多人都不再说洛阳话,尤其是年轻人,更以说普通话为荣,甚至不愿意让孩子学说洛阳话——“老土”。
郭栋说,他对洛阳方言进行了一番研究。他发现,“土土”的洛阳话曾经是古夏雅言、周代通语和东汉雅语,而且很多时候,在交流、表达时只有洛阳话才能准确地表达他的所思所想。
“对于洛阳方言,我能做点啥?”郭栋一直在琢磨。
C
不土不过瘾的方言扑克
一亮相就精彩
经过多年酝酿,去年郭栋开始行动。他给自己的学生布置了一个另类的毕业设计课题,叫做“大话方言”,并赋予了它一个神圣的定位——“复兴文化”。
随后,他们开始了历时三四个月的全城大搜集,300个原汁原味、不土不过瘾的洛阳话出现在郭栋和学生们的资料中,几易其稿后,第一版的洛阳方言扑克诞生。一个品种以“有一种××叫××”为体例,完成洛阳土话的“翻译”,被“读者”们称作“洛阳体”;另一个品种则是“洛阳话字典”,直接做解读释义。郭栋还自掏腰包,花了四五万元将方言制作到钥匙扣、钱袋上。
去年5月底,洛阳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毕业设计展暨人才交流洽谈会开幕,“大话方言”系列扑克牌、钥匙扣首次公开亮相就大放异彩,受到洛阳市民欢迎。“不少人托熟人来找我要扑克牌。”
D
创作者期待天南海北都出“牌”
郭栋透露,他和两个朋友联合注册了一家文化公司——两个朋友,一个日本留学归来,一个在深圳打拼多年,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致力“文化复兴”。
去年下半年,郭栋他们对方言扑克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为此他们找过不少“老洛阳”,也请教过资深语言专家……吸收了众多意见和建议,第二代方言扑克出炉,这就是春节庙会上亮相的方言扑克。
方言扑克火了,郭栋和他的伙伴们并不满足。他说,“抢救方言”仅仅是第一步。眼下,他们只整理了洛阳方言,只开发了扑克一种产品,他还想做更多的方言整理,开发更多产品。“俺媳妇是西安人,我从西安拐回来的,陕西话也很有特点,下一步就做陕西方言。”
此外,郭栋的一副扑克也让他的大学同学们深受感染,纷纷要求“加盟”创作推广方言文化产品,“未来我们会推出更多的各地方言扑克,一起来推广和享受方言文化。”
网言网语
柳笛声声脆:光弄些扑克不沾弦(还不够)啊。
胡倩__:在商丘有种不靠谱叫“不沾闲”,什么玩意叫“啥家黄的”,你们叫“恁”,对人不真诚的叫“会类多”,昨天叫“夜个”。
李永卫:身上粘土要“捕了捕了”,蹲那叫“股坠股坠”。
宋民张三: 地地道道河南腔,我骄傲。
征集令:请大家一起@大河报,晒晒自己家乡的方言,找出全省各地最具代表性的“土话”。(原标题:今天,我们还在一起说的那些‘老土话’)作者:路红 朱琨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